背景技術
目前,許多用于電解鋁的粉料倉直徑都很大,一般在10米到24米之間,這種粉料倉大多設計成平底倉。在倉底分布有多個下料孔,通過風動溜槽集中運輸到倉內或倉外的一個或多個出料點,一般不超過2個。倉內的粉料是以自由卸料的方式直接進入主溜槽的,并且所有溜槽均為常供風,進口的進料量總和大于出口的出料量,雖然整個倉底都有出料口,但實際應用中發現只有離出料點近的幾個出料口下料,其余出料口不下料,物料在倉內形成楔行,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由物料自身的堆積角決定。由于長時間不流動形成板結塊,俗稱死料,無法繼續使用,最終浪費掉,并且減少了料倉的有效容積,增加了向倉內加料的頻率,給生產帶來不便。
改造方案
針對上述平底粉料倉卸料輸送系統存在的缺陷,改變其運輸溜槽的排布方式和控制方式,提供一種平底倉均勻卸料運輸系統。
實現本改造的技術方案是:在平底倉每個卸料口處設分支溜槽,由分支溜槽運輸到一條或多條主溜槽,主溜槽匯總后運輸到倉外卸料點處。
分支溜槽單個或多個為一組,分支溜槽可分為多組,每個或每組由一個電磁閥來供風輸料,而主溜槽為常供風,無論物料從哪一個或一組分支溜槽流到主溜槽內,主溜槽都會將物料輸送到倉外指定的卸料點。電磁閥的開啟和關閉由電子控制系統順序控制,即在一段時間內只開啟一臺電磁閥,其余電磁閥全部關閉,并且每隔一段時間換開下一臺電磁閥,這樣周而復始的有順序的動作。電子控制系統能通過人工修改參數來調整電磁閥開啟時間周期,讓所有電磁閥循環動作一遍的周期小于物料的板結周期,如此就形成了每隔一段時間,倉底的某一部分物料就通過分支溜槽流向主溜槽,當所有電磁閥都輪流開啟一遍后,倉底的每一個或一組分支溜槽都向主溜槽里卸一次料,從而松動了整個倉底的物料,使物料不會板結成塊,實現了平底倉均勻卸料的目的。
改造后系統的優點:
通過更改倉下溜槽的安裝配置,簡單的順序控制電磁閥的輪流開啟,為分支溜槽供風輸料,解決了鋁冶煉行業中平底粉料倉卸料不均勻所導致的氧化鋁板結成塊的難題,投資少,效果好,下料均勻穩定,容易控制,故障率低。以電解鋁廠φ18000氧化鋁雙層料倉新鮮倉為例:根據上述原理,板結后的氧化鋁堆積角按40℃計算,料面的最高點高出倉底可達12m。整個板結在倉內的料可達到1400噸,經過氣力輸送的氧化鋁以每噸0.3萬元計算。板結在倉內的氧化鋁價值為420萬元。
如果改為均勻下料系統,板結在倉內的氧化鋁量可減少到150噸以內,價值45萬元,直接經濟效益375萬元。
均勻下料系統投資估算:
將原有的自由下料溜槽輸送方式改造為均勻卸料系統,由電磁閥或電動/氣動蝶閥控制下料點分支溜槽的進風,再由PLC閥控箱自動控制閥的動作,增加的設備成本為每個倉30萬元。
結論:
1、此改造方案每個倉就節約資金375萬元,又可順利完成下料,免去了人工清倉的麻煩,也不用定時將料倉卸空。
2、此方案為我公司獨有方案,并已經申報了國家專利。
業績:
1、山東茌平信源鋁業有限公 1~4期12條生產線都在使用。
2、山東茌平信源鋁業有限公 5期2條生產線正在安裝。
平的粉倉均衡下料系統示意圖